形态描述
形态 贝壳三角卵圆形,膨胀。壳顶区亦膨胀,壳顶位于贝壳中央略偏向前方,顶尖向内、向下弯曲,两顶尖不相接。由壳顶往前方略呈凹陷,往后方斜直。贝壳前缘圆,后缘呈截状,腹缘圆。小月面大,界线明显,呈心脏形或楔形;楯面界线不明显。韧带长,棕黑色,沉人壳内。壳面奶黄或奶白色,壳顶区常呈棕黄色,有不明显的放射状色带。同心生长纹细密,在壳顶区不明显,往腹缘逐渐清晰。
贝壳内面白色,壳缘光滑。铰合部左壳前侧齿大、突出壳面甚高,前主齿小、薄片状,中央主齿大,后主齿斜长;右壳有两枚前侧齿,中央有一个深的齿窝,前主齿十分小,中央主齿粗壮,后主齿大、斜长。前、后闭壳肌痕不甚清楚,外套窦小,仅见小的弯曲。
测量(mm)
壳长 壳高 壳宽
33 29 20.2 (南沙群岛)
贝壳内面白色,壳缘光滑。铰合部左壳前侧齿大、突出壳面甚高,前主齿小、薄片状,中央主齿大,后主齿斜长;右壳有两枚前侧齿,中央有一个深的齿窝,前主齿十分小,中央主齿粗壮,后主齿大、斜长。前、后闭壳肌痕不甚清楚,外套窦小,仅见小的弯曲。
测量(mm)
壳长 壳高 壳宽
33 29 20.2 (南沙群岛)
大小
生物学
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 目前仅在南沙群岛岛礁46m深处采到一个活体标本,底质为泥质沙。本种广泛分布在热带西太平洋,日本自相模湾至琉球群岛均有发现,此外托雷士海峡,波利尼西亚,埃利斯群岛,富纳富提,萨摩亚群岛,新赫布里底,新喀里多尼岛等地亦有记录。
生境信息
海拔范围
国外分布
本种广泛分布在热带西太平洋,日本自相模湾至琉球群岛均有发现,此外托雷士海峡,波利尼西亚,埃利斯群岛,富纳富提,萨摩亚群岛,新赫布里底,新喀里多尼岛等地亦有记录。
分类讨论
讨论 这一种在文献上常见到的有 oroata 和 picta 两个种名。法国分类学家 Fisch-er-Piette (1973)用 L.ornata;而日本分类学家 Kuroda 和 Habe (1981)用 L.ornata。早在1932年 Prashad 在其著名的 Siboiga 调查报告中指出:Dillwyn 的 ornata 种名先于 Lamarck 的 picta,但不等于 Lamarck (1818)在 Histoire Naturelle des animaus sans vertèbres vol.5:568的 ornata。
我们虽然只采到一个标本,但其形态与 Kuroda 和 Habe 1981年发表的和歌山县贝类目录I.pl.1,fig.8的彩色照片,无论壳形、颜色、大小都十分一致,作者采用 Dillwyn 的 ornata 为种名。
我们虽然只采到一个标本,但其形态与 Kuroda 和 Habe 1981年发表的和歌山县贝类目录I.pl.1,fig.8的彩色照片,无论壳形、颜色、大小都十分一致,作者采用 Dillwyn 的 ornata 为种名。